好轉過案
Case 1
陳小姐(45歲),頸部活動不自如,特別是向後仰時最辛苦,容易頸痛,每次維持數日。
治療前:
頸椎1至7節均呈現僵直,頸椎下段出現雙邊錯位,肌肉處於緊張狀態
治療後:
頸椎出現初步的改善,頸椎弧度和頸椎下段錯位完全消失,患者頭痛亦告消失,並能隨意作後仰活動。
第二療程後:
頸椎弧度已基本恢復正常狀態,患者再不感到頸部不適,並開始接受腰椎的治療(患者初期是同時患有頸椎及腰椎病)。
Case 2
黃女士(41歲),於博愛醫院工作,近來發現起床後經常出現雙手麻痺無力情況,經過一般跌打敷藥多次後,依然無效。
治療前:
頸部喪失先天弧度。
治療後:
經16次治療後,頸部明顯恢復先天弧度,雖然仍未完全康復,但手痺的情況已消失。
Case 3
羅小姐(27歲),長期頭痛影響睡眠,頸部的肌肉僵硬,引致羅小姐經常疲倦不堪。
治療前:
頸椎第1節跟頭顱的連接位出現左右不平衡,右邊正常,左邊嚴重縮窄,有骨關節粘合傾向,同時第2節頸椎出現右轉錯位。
治療後:
在治療9次後,羅小姐關節問題完全改善,頭痛及失眠的情況明顯減輕。但是因為仍然有其他關節問題,導致肌肉僵硬,所以仍需作進一步治療。
Case 4
鄺小朋友(8歲),因頭部不適,影響讀書集中力,並且容易疲倦及作病,觸診時頸部有嚴重壓痛,不能受壓。
治療前:
頸椎變直,加上頸椎上段第2及第3節出現前後滑脫,極可能迫壓到脊柱神經,若情況了發展下去,可能引致全身癱瘓。
治療後:
幸好患者年幼,筋骨柔軟,治療進度理想,頸椎恢復基本弧度,並且頸椎的前後滑脫亦有改善,這改變在西醫角度是全無可能。
Case 5
吳小姐( 41歲),因長時間的文書工作關係,頸及兩邊肩膊劇痛, 頸部後仰時特別辛苦。
治療前:
頸椎呈現僵直,中段頸椎呈反弧度,頸及肩膀肌肉十分僵硬。
治療後:
頸椎弧度明顯改善,反弧部位正常化,頸肩肌肉較柔軟,患處痛楚大幅減輕。
Case 6
陳小姐( 31歲),主訴頸痛及肌肉僵硬,但患者對按壓痛楚的神經感覺遲鈍。
治療前:
雖然主訴是頸部,但胸椎有較嚴重右側彎及胸椎過正,直接導致頸椎異常,引致頸痛。
治療後:
中上段胸椎側彎明顯改善,頸痛大幅減少, 患者對按壓重新有痛楚感,神經重新活躍,但仍雖接受鞏固胸椎治療。
Case 7
Brandon(28歲),主訴頸肩及上背疼痛僵硬,曾在美國接受多年脊椎神經科醫生治療,但效果並不顯著。
治療前:
右邊頸椎1及2關節間隙明顯收窄及軟組織黏連,導致頸動脈供血致腦部受阻及頸部活動幅度下降,並且兩肩肌肉僵硬。
治療後:
在接受一個星期的密集治療後(因患者只短暫停留香港一個星期),頸椎1及2關節間隙明顯增加,深層軟組織黏連已鬆開,活動幅度及肌肉僵硬大幅改善。患者在一年後覆診時仍然保持理想狀態。
Case 8
陳女士(34歲),體格強壯,但患有腰痛多年,並於一次運動創傷後,整個身體向右傾斜,以致走路失衡,並產生反覆劇痛。
治療前:
X-Ray 診斷腰椎呈現中度至重度的脊椎側彎,盤骨向前旋轉錯位,嚴重影響走路能力。
治療後:
經過8次治療後,脊柱側彎的情況有明顯改善,盤骨恢復平衡的位置,基本上可以判斷為完全康復,但仍建議每月1次的鞏固治療。
Case 9
美藉男士Adam(24歲),在8年前及2年前的交通意外後,每次運動便感到十分疼痛,甚至影響睡眠。
治療前:
頸椎上段C1-C5呈變直,椎體及後關節呈現裂紋及錯亂,可能是由頸椎上下關節嚴重錯位引致。
治療後:
三星期的密集式治療後(因患者只停留香港一個月),頸椎椎體基本上已重新排列,骨關節的錯位明顯改善,但頸椎弧度仍然有代進一步改善。